#

      和而不同 “和”是对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当代性转化

      作者:孔维克2020-12-02 07:46:31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孔维克,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院长

        这是关于“和”文化的研讨,我觉得这个文化理念给双年展注入了灵魂,使济南双年展跟国际的和北京双年展不一样,把传统文化用当代方式解读。

        “和”在传统文化里有广义,也有狭义。广义是指微观世界、客观世界中事和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形态,无限地延伸,在延伸过程中为了防止拉断就需要“和”。“和合”加深了对和的感觉,我的理解是同类的事物在一起产生新的事物,这个新的事物在性质上差别不大,应该不是同类的东西融合才能产生新的东西。“和而不同”中彰显各自的特色,是今天探讨的文化现象。

        我们双年展是面向国际的,还有几位国外的策展人,这正体现文明互鉴,在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背景下做一个展览,围绕“和”做。“和”是中国人的传统概念,说到“和”的概念,儒家文化,我们不少文化学者在文章中有所阐释。四大文明古国中多数都衰亡了,就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追其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文化有很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很包容,能融合其他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同时也是在创新和变化的,在继承中发展,在融合中转换中变成新的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其实在传统文化中就有“与时俱进”这个词,因为它咱们才能走到今天,才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

        在近百年国门打开以后,一直有两种争论,一个是全盘西化,一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讲话给我们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不管是大的文化领域,还是小的美术领域,还有整个社会发展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当中根本的东西不会改变,只是把传统的文化理念进行当代性的阐述,变成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山东做一个双年展和外国、北京的双年展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用“和”这个字,这个字特别好。

        事实上,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光是“和”文化,中庸之道,还有很多概念正在成为全世界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换位思考这个理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人类共同认可的,关于“和”的文化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能把这个词作为一个点,我觉得非常好。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40(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