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美术教师关于考级一席谈

      作者:瞿成2020-11-30 07:06:34 来源:美术报

        天真烂漫的儿童面对的考级内容就是依样画葫芦,交一张蹩脚的临摹,学生翻来复去地画上几遍,通过了考级也厌烦了美术。更有甚者,疫情期间面向社会网上报名,对考生既无年龄和对应级别的限制,又可以在家考试,发个范画(照片),玩着画着,没有约束,真成了儿戏。也没有诚信,找人代笔也不得而知。从小弄虚作假,假儿童画模式化的作品盛行。

        大家不禁要问,考级有没有标准?有关出版发行的考级资料,只有看似简单到复杂的一个粗浅技能标准。不看也罢,看了之后,美术先贤要气死,比如,国画人物的考级,模仿丰子恺、李可染的,1、2级;模仿范曾、程十发的,5、6级;模仿何家英,8级……。完全是不懂笔情墨趣的艺术、艺术教育发展规律的外行在编教材,油画考级的标准更是荒唐:一个静物,1级,二个静物,2级,三个……以此类推,成为导向,我们怀疑编者近似美盲加文盲。

        让教育工作者疾首痛心的是,严重违背儿童认知规律。比如,考素描的1~2~3级,是画横平竖直的石膏几何形体,涉及比例、透视和光影,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根本画不出来,他们没有立体的概念和空间的想象。相比较,4~6级的内容,倒是学生熟悉的静物,相对简单。因此,大家选择跳级去考。

        笔者参与对特长生的测试,8级素描的学生,不会画头像,问起相关的知识也是一问三不知,比如,几何体的名称,石膏人的名字和其他人文背景。最最可恨的是毫无创意的儿童画临摹,临摹的是大人画的假儿童画、简笔画和美国日本韩国的卡通画,把活生生的孩子和美术活动搞坏了。

        我们不禁要问,艺术怎么可以这样去活动、教学和评价。在这里,艺术的品位荡然无存,涉及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何在?哪里还有美育的人文、审美和创新的要求?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准难道如此不堪?办考级的有没有资质?披露的考级单位,操作者是单位的三产人员,他们自己不搞科研,对下属的全国各地申请办考级的资质要求也只有一条,能有500人参加考级的规模吗?有,就可挂牌、分成。

        按照所谓的考纲、教材,被平庸的教师、无知的管理者弄得取其中、得其下,儿童美术是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不以所谓的专业训练为目的。

        长此以往考级要将鲜活的少儿美术教育置于何地?我们要的艺术素质难道就是这样的一张证书?拿到这张证书,是不能起到鼓励作用,负面的东西太多,影响到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我们呼吁:美术学科育人,实践活动锻炼人。勿让考级误美育!

        首先,死记硬背单纯模仿是损害儿童想象力的一把“软刀子”。学生成了被牵线的木偶,按照买来的教材是完全预设好的套路,学生参与很少,将生动活泼的艺术课演变成了工艺品的流水线加工厂。

        对于急功近利的家长老师来说,教育部文件明确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美协艺委会认为,儿童美术不是专业画的培训,对儿童画的评价也不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对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尤其是儿童画考级,许多有识之士十分担忧,大家普遍感到: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三是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课业和经济负担,对学生家长进行误导。

        如果仅仅是管理上的问题,还可以整顿,怎么评价也绝对不能靠一把尺子。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对愈演愈烈的考级,不加以制止,使艺术教育(美育)去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考级导向的偏路,这是以牺牲一代代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代价。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776(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