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奇志:国画引入素描:功耶?过耶?

      作者:戴奇志2020-11-25 07:29:40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1/2)李斛 广州起义——素描稿 4 92cm×65cm 1957 年

          (2/2)常书鸿 冬季室内练功 32.5cm×20cm 1947-1950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国画引入素描的是非功过

        □ 本报记者 李振伟  张婷婷/策划


        【编者按】近代以来,引起中国画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画对素描的引入,其影响深远。一方面,从西方引进的素描绘画造型系统,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创作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徐蒋体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浙派人物画创作,都是素描改良国画的成功案例。另一方面,坚守传统的画家和学者认为,恰恰是素描的过度推广使国画的发展偏离了轨道,甚至认为素描对中国画的发展形成阻碍作用,坚持“去素描化”,认为要提升国画创作水平,加强传统文化如诗书画印的训练是基本途径。近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素描: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第一回),荟萃了120余位现当代艺术家创作的280余件素描作品,分中西一冶、关怀现实、兼收并蓄、民族意韵、多元共存五个单元,系统呈现中国素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时代特点。本期学术讨论也以此次展览作品为基础,对国画引入素描的是非功过进行学理层面的探讨,并希望通过此讨论对当下中国画创作有所助益。

        国画引入素描引起的争议从来就没有中断过。1962年11月,潘天寿在浙江美术学院附中教研活动的发言中明确指出:“中国画以线条表达对象的形和神,而西洋画则以明暗表现对象精神状态,两种写生方法截然相异,不要把中国的和西洋的两种写生方法混淆起来。”同年12月,潘天寿在一次素描教学讨论上,不主张在中国画系的教学中使用“素描”的名称,但他也认为“中国画系不是绝对不能教西洋素描,作为基本训练,中国画系学生,学一点西洋素描,不是一点没有好处”,这反映出他对待西洋素描并非一概拒绝,体现出他对于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的清醒认识,中西可以相互学习,但决不能失去自我。

        自然界的万物是艺术创作的素材,艺术创作必须要经过画家各自不同的艺术处理,因为不同画家进行艺术处理所用的工具、训练出的造型能力也不尽相同,画面就会呈现风格各异的面貌。中国画因为用毛笔、宣纸作画,就会形成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和习惯,因此,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也应该与中国画的审美特点相符合。传统国画是内敛的,指向画家的内心世界。

        素描是写实西方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在国画教育中引入素描不必然会阻碍艺术家对写意精神的追求,但对传统国画技艺和精神的传承造成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素描的引入也给国画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注入了蓬勃的活力。徐悲鸿以素描改造中国人物画的做法对新中国的“人民的新文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徐悲鸿《愚公移山》等作品发展出新的人物画传统。徐悲鸿的人物画得益于素描,在中国画笔墨中融入西洋画法,于人物肖像画创作方面成就卓越,为中国画改良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

        从客观的角度看,引入素描本身并没有错,现代国画的繁荣实在是拜素描所赐,而传统国画的没落也不能全部怪罪于素描的引入。关键在于,国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素描?如何寻找两者的契合之处?我以为,首先,中国画有自己的造型基础,传统的“六法论”等创作法则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因此应该充分尊重中国画的创作规律和要求。其次,中国绘画强调书画同源,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素描的线条,是一种可以独立造型的语言形式,它们丰富的节奏韵律感如延长、伸缩、流动、起伏、虚实,丰富之极,因而值得充分运用。第三,重视墨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提出了“运墨而五色具”的观点,墨色涵盖了世间万物的一切色彩,可以代替各种色彩。墨色是超越各种色彩之上的,具有主观意味的色彩体系。

        欣赏传统国画从来不只是欣赏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国画的欣赏其实是通过书画印视觉审美的窗口,辅以题诗的旁白,去触摸和感受画家的灵魂,去总结和欣赏画家灵魂中刻画的风骨。因此,中国画引入素描,只是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手段,如果一味跟随西方素描的脚步,那么就会失去中国画本来的面目。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5(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