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传承与创新,博物馆何为?

      作者:施晓琴2019-08-20 09:08: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两小无猜(根雕) 俞田

        《周礼·考工记》载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古人把能工巧匠提到了圣人的高度。正是这些能工巧匠用热情与专注,以生生不息的传承,探索出巧夺天工的技艺,创作了大量的工艺瑰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继承了旧时技艺的薪火和荣光。在守护古老历史的同时,又在传承中创新,使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青春。

        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工艺美术,其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许多传统工艺日渐式微,传承乏力,甚至一些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技艺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连接公众与国家、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纽带的公立博物馆,实际是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最好的“中介”。

        长期以来,国家的重要博物馆承担着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精神文明这一责任,他们精心策划,每年都能推出有质量的特展,这依赖于博物馆内丰富的经典馆藏。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收藏是博物馆中的一项重要行为。目前国内收藏的工艺美术品、设计艺术品基本上以传统居多,而“当代”力量不足。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粗放型向创意型、品牌型转变的关键期,非遗传承技艺濒临断档,博物馆开展当代工艺美术、设计作品的收藏刻不容缓。

        2017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当代瓷器捐赠收藏作品展”和当代瓷器捐赠收藏仪式,向18位当代陶瓷艺术家及9家陶瓷企业颁发了荣誉证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馆第一次大规模收藏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同年,大英博物馆也收藏了6件中国当代玉雕作品并举办展览和论坛,这是大英博物馆首次收藏中国21世纪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事实上,这些捐赠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比已有的馆藏低,它们代表着当代陶瓷和玉雕的最高水平。并且,这样的收藏是为中国工艺美术的明天而收藏,在未来,它们也将成为反映这一时代人文、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载体。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当代工艺美术作品这件事本身有着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一行为在告诉我们,在今时今日的中国,陶瓷、玉器、刺绣等工艺美术品类,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认识对于鼓励年轻传承人进一步继承创新,以及促进工美产业发展,从而推动这一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是工艺美术品收藏的重要场所,也是工艺美术家们技艺交流的平台。近年来,有些博物馆除了举办展览,还时常精心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将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都联结到一起,交流技艺、研讨发展路径。如浙江省博物馆从2017年起,先后组织省内工艺美术大师、中青年工艺美术家,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临摹馆藏藏品,切磋技艺,并前往山西寻根问古。这几次“博物馆之旅”和实地考察极大地激发了工艺美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与热情,他们以南京博物院藏《荣启期与竹林七贤》砖雕为原型创作了木雕作品《魏晋风骨》,也创作出了取材于山西永乐宫《朝元图》的杭绣作品《朝元图系列之奉宝玉女》和《朝元图系列之捧灵芝玉女》等,最终促成了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展出的专题展览。

        这些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也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对于工艺美术家们来说,他们做出了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的实践和探索;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展览他们喜闻乐见。在此过程中,博物馆不再只是作为一个收藏机构保护者的角色,而是主动出击、主动承担,成为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有力推动者,也是增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提高公众审美趣味的最好平台。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1(s)   1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