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风动画”崛起了吗?

      作者:李百灵2019-08-19 00:09: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6)

          (2/6)

          (3/6)

          (4/6)

          (5/6)

          (6/6)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近日,3D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映银幕,已经创造了国产动画的票房新纪录,并且挺进了中国电影史票房总榜前四。这个“丑哪吒”凭借独特的造型和随时随地“爆炸”的个性,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不仅对于其中的叙事情节津津乐道,对于电影中各个角色的造型也讨论良多。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动画设计因此被更多关注。人们在问,国产动画真的已经崛起了吗?

        被颠覆的古典形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角色,哪吒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动画片、动画电影、小说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而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哪吒的形象也被彻底颠覆。高票房并不妨碍人们对形象设计的吐槽,很多网友表示,这是史上“最丑哪吒”——浓重的黑眼圈、咧着的嘴巴、邪魅的笑容,走路吊儿郎当。配角的形象也被颠覆,如太乙真人是整日骑着猪、馋着酒、腆着肚子、扭着腰,还操着一口标准“川普”的中年油腻男……不可否认,《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各角色的设计虽算不上好看,但很有辨识度,这正是导演想要达到的效果。

        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造,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类型,它同样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品质和美学特征,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关键。国外的动画电影美学特征一般非常清晰,如美国的迪士尼电影,日本的动画《樱桃小丸子》、宫崎骏系列电影等,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征依然有待加强。以哪吒这一角色为例,在中央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副教授黄汇钟看来,电影角色的造型融合了国内外多种动画风格的特点。“哪吒的造型依然是以中国传统造型为基础,方脸、大眼,只是夸张了点,虽然开始有点丑,但反而衬托出变身后的酷。而申公豹的豹子造型,显然受到欧美艺术的影响。”黄汇钟认为,这也正体现出了当代人在审美上受到国内外动画的广泛影响,是这个时代动画电影特点的一种体现。这样的形象设计是否能够为中国“民族风动画”代言?“最丑哪吒”的标签已经说明中国观众的看法。

        中国动画的辉煌与衰落

        曾几何时,具有中国独特民族风格的动画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导演特伟提出了中国动画应“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民族风格探索之路。于是,中国动画电影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至今深入人心。如《孙悟空》《阿凡提》《哪吒闹海》《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包括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不仅具有鲜明的东方审美、东方神韵,而且想象力十分丰富。50年代到7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300多部动画影片,其中有22部电影在国内获奖31次,有29部影片在国外获奖45次,这也是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一个时期,为中国动画赢得了巨大声誉。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看来,这一时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追求的在东方美学风格中着力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创作道路是很成功的。

        遗憾的是,随着中国动画的发展,因为机构体制转型,动画市场化、产业化以及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原因,国产民族动画渐渐滞后。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动画制作从最早的二维手绘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衍生开发出水墨动画。随着90年代三维电脑动画兴起并不断完善,市场更加倾向于三维的真实和空间及特效的绚丽,二维动画被市场逐渐淡化、放弃。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推进,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数字科技等,全面学习好莱坞和日本。在此过程中,这种学习更多变成了跟风和模仿,除了学到别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没有学到好莱坞和日本最动人的情感表达和丰富想象,追求国际化反而丢掉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一时间,中国的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漫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创意,无论形象设计或是人物塑造都严重缺乏特色和创造性,中国文化特征重新建构的任务急切摆在中国动画面前——中国需要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民族风格浓郁的作品。

        民族化发展步履艰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动画片和动画电影的数量呈现井喷态势,但是高质量的作品并不多见。那么如何创作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民族风动画呢?“用动画彰显东方美学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如何将东方审美与当代思想文化相融合,使其成为动画表达的一部分;二是如何将具有东方神韵、东方审美的动画电影创作和时代精神的风向标相结合,使其成为当代的流行艺术;三是如何实现其自洽性和市场化的融合,既体现出东方审美,又有很好的叙事表达。”丁亚平说。

        从创作过程本身而言,具有东方审美的民族风动画作品的制作也相对更为艰难。北京隆马弘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制片人、导演杨登云从事动画制作已有30多年,并于10年前开始涉足水墨动画创作。杨登云直言,制作水墨动画的劳累程度是制作其他动画的5倍。“最大困难,首先是成本问题,比如一个动画背景我们可以给画家500元,但是画家一平尺画就好几万,这个差距不仅是金钱的差距,还有观念上的差别。”此外,水墨动画对设计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能与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因此,杨登云呼吁大学教育机构在基础教学方面应增加传统文化艺术的相关课程。杨登云透露,她10年前就已开始做丰子恺题材的动画作品,但至今尚未完成。“10年来,我变卖了很多书画家的字画,把公司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其中,特别希望能够尽快完结。这些看起来完美的艺术品,其实在操作过程中非常痛苦。当然,如果能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效果,那也就值得了。”

        举起中国动画学派大旗

        即便艰难,依然有很多动画人在为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而努力着。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一大批拥有动画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黄汇钟介绍,中央美院动画专业的教学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艺术和美术风格创作。“所以中央美院的学生作品在创作形式上风格多样化,有剪纸、版画、水墨、蜡染、漫画等等,他们在电影、动画美术设计方面的特色非常明显。”黄汇钟说。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孙立军一直在进行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动画相结合的探索实践。由他带领创作的全球首部8K水墨动画作品《秋实》于去年面世。这部作品由北京电影学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及相关团队联合摄制,历时两年创作而成,时长4分钟。《秋实》在保持齐白石画作神韵的基础上,将齐白石“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融入三维动画之中,将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结合,将水墨画的技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艺术形式上的高度创新,展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趣味。孙立军表示,中国应该坚定地举起中国动画学派的大旗,走自己的民族之路。“不是日本的道路,也不是美国的道路,也不是非洲的道路,而是坚定走自己的道路,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的环境逐渐地在完善和改善当中,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就一定会再现辉煌。”

        如果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不能完全展现出中国本土动画的发展进程,那么第13届全国美展动漫展区的展览作品或许可以揭示一些问题。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副主任金城介绍,第13届全国美展动漫展将于9月5日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征集到动漫作品2400部,比第12届全国美展增加了900部,作品的质量也大幅提升。“无论是动画还是漫画,都带有传统文化的韵味。现在的动画人已经开始在有意识地寻找民族化的表现手法,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越来越多,包括戏剧表演题材的动画等。”金城指出,在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的动画产业的确做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好的作品依然凤毛麟角,整体还需要提升。“有必要强化中国动画的学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以引导产业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的动画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8(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