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资本的互利与共赢

      作者:景晓萌 李荣坤2018-04-21 00:02:40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8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部分参展作品(制图 张海宁)

        3月末,以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艺术中环展览(Art Central)为代表的2018香港艺术周落下帷幕。32个国家、248家画廊参展,卓纳画廊主打杰夫·昆斯作品,并邀请昆斯亲临现场;德·库宁作于1975年的抽象作品《无题XII》以3500万美元创下今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最高价……无论是场内攀升的销售成绩,还是周边平行展井喷的人气,都极大提振了长期陷入低迷的亚洲当代艺术品市场。有分析认为,此轮行情背后,实际是以国际一线画廊为代表的资本,向亚洲藏家输送西方当代艺术作品,即具备全球艺术品市场共识的“硬通货”。而巴塞尔艺博会的合作伙伴瑞银集团,也可借助展会,通过一级市场为客户购藏艺术品。在当今时代,资本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艺术品市场中,与艺术品实现互利共生。

        艺术与金融的共性与共生

        艺术与资本的密切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早在中世纪哥特时期,艺术与资本就已在意大利的银行业务中出现结合。到了17世纪,在荷兰,艺术品已成为新兴市民阶层世俗生活的商品,在活跃的市场中,银行家为艺术家提供了大量资金,而艺术品的作用甚至相当于货币。进入18世纪,英国央行、法国央行等机构发行政府债券,为贸易、铁路等提供资本,并扶持了一些重要的官方艺术机构,如法国美术学院、法国皇家绘画暨雕刻学院等。

        1904年,法国银行家安德烈·勒韦尔带领12个银行家投资购买当时并不知名的马蒂斯、高更和毕加索的作品。在勒韦尔的投资计划中,艺术品开始作为单纯的投资出现。10年后,勒韦尔和朋友们在法国巴黎德鲁酒店拍卖了他们投资的作品,这场拍卖的回报率高达400%。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表示,市场和资本对于艺术来说非常重要,“不管是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如果没有资本的介入,仅靠学术是无法成为世界艺术中心的,所谓的文艺复兴都是一句空谈。”

        “艺术与金融的共性是符号经济学,二战以后,高级资本主义阶段不需要通过产品的生产来挣钱,而通过符号增值就可以。比如麦当劳、星巴克,美国老板不需要亲自到中国开店,只要出售配方和品牌。又如美国迪斯尼,十年前迪斯尼商标一年就能挣几百亿美元,这是符号的增值利润。”朱其表示。

        朱其认为,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也可以用符号经济学的规律来解释,“比如说两个画家的水平相近,没有名气的艺术家作品只能卖5万元,有名气的就可以卖到1000万元,为什么?因为有名气的艺术家是符号,没有名气的艺术家不是符号。流行文化对明星的淘汰率很高,越老越不值钱;艺术领域则不同,伟大的画家越老越值钱,如果能进入艺术史,符号价值会大幅上升,比如毕加索、达·芬奇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和金融在国内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两者共生共荣的关系也引起了业界较大的兴趣。学术界对于两者的讨论也从未间断,通过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国外相关理论,对于艺术和资本的关系研究也更深入。如日前由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主办的“2018清华大学艺术与资本论坛”等。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与资本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认为,现代社会,艺术与资本和金融是相连的,是一个必须面对且无法避免的过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中国艺术品金融发展的前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艺术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同时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发展型,需求是从吃穿用转向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文化精神消费等消费持续上升,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增长,艺术品则是集合两者需求的较好载体。”黄隽说。

        “很多艺术品具备唯一性和垄断性,一些艺术精品兼具财富管理的功能,那么资本就愿意介入。”黄隽表示,“理性的资本对艺术品市场来说是一个推动器,但是恶意炒作,或者空中楼阁的那种包装方式是不好的。对那些具备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一定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来说,金融对艺术品生产、流通、保管、运输等产业链的介入是有好处的。”

        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发布的《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将艺术品价格划分为低于5万美元(低价位)、5万至100万美元(中价位)和100万美元以上(高价位)。报告显示,自2005年起,低价位区间的价值上浮65%,中价位区间上浮89%,而高价位区间和超高价位区间(最低1000万美元)上涨了400%和1000%。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品与线上交易的结合成为一大趋势。据《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过去5年,无论是传统交易商还是拍卖行,都在抢占线上销售领域,线上交易已经成为新买家参与拍卖与竞价的热门方式。如佳士得从2011年开始线上销售,2016年举办的线上交易会超过100场,直接产生的交易额达到6710万美元。2016年,苏富比的线上销售额达到1.55亿美元,年同比增幅20%。据《佳士得2017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统计,2017年佳士得网上拍卖成交总额达5590万英镑,较2016年增长12%。又如博宝艺术网旗下的艺术品消费平台“艺品万家”,该平台于2016年上线,截至2017年12月底,艺品万家共售出71万幅作品,上线一周年销售总额1.7亿元。

        除了拍卖行开展的线上交易,以及独立的艺术品电商平台外,也有一些老牌电商在自身平台上植入了艺术品交易板块,如京东艺术等。黄隽认为,电商平台可以将原有的服务与新兴的艺术品消费相结合,比如利用京东白条开展分期付款等,可以发展出更多的资产证券化的艺术品金融机会。“对于中国来讲,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黄隽说。

        黄隽表示,艺术品的鉴定问题十分重要,以目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区块链为例,区块链市场的特点如不可更改、点对点,特别是溯源等,非常适合艺术品。“但我认为,区块链市场的首要要求是,进入区块链的艺术品必须是真品,那么接着做才有意义,如果艺术品是伪作,那么区块链市场的不可更改性,以及点对点的优势,也会变得毫无意义。”黄隽说。

        市场调整中机构如何接纳资本

        黄隽认为,艺术品消费有很大的市场,但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相对还较小,由于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的专业门槛较高,再加上国内艺术品市场还存在一些乱象,加上高净值人群中,很多人不具备足够的艺术品专业知识,所以他们不敢轻易涉足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

        对于对艺术品市场感兴趣,但又不敢贸然涉足的人群来说,从一级市场购买作品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据《巴塞尔全球艺术市场报告2018》数据统计,全球一级艺术品市场交易机构为296540家,占全球艺术品交易机构的95%,一级市场年度销售总额为337亿美元,占全球艺术品总成交额的53%。其中,画廊销售额为195亿美元,以全球来看,画廊展销是目前一级市场较重要的销售渠道, 2017年画廊销售额共计195亿美元,占一级艺术品市场销售额的48%。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画廊行业调研报告2017》显示,中国内地的画廊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8年,国内画廊无论从规模、数量上,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北京地区的画廊突破200家。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共计4399家画廊,其中北京占比29.12%、上海占比9.96%、香港占比3.43%。与高速发展的数量相对的是,中国画廊发展历史较短,老牌画廊比重低,国际上50%的画廊经营在20年以上,而中国经营年限在20年以上的画廊仅占3%;国内画廊经营年限在10年以内的约占75%。

        北京画廊协会首任会长程昕东认为,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内艺术系统的建设成绩非常喜人,经过30多年的建构,艺术系统已基本形成,但要解决这个系统里面临的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累积过程。“我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法国学习时,才接触到现代意义上的画廊,等我们自己准备建立画廊时,最大的困境并不是我们缺乏理想和知识,而是缺乏实力,就是今天谈的资本问题。”程昕东说。

        与拍卖行、画廊等营利机构不同,非营利机构如何处理艺术与资本的关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非营利机构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其所得到的资产和获得的利润不能分配:一是因为博物馆肩负的建造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使命,决定了它的运营方式必须是非营利的;二是作为大众的博物馆,是用教育的概念运作的,其目的是培养艺术观众。“一个博物馆、艺术馆获得资金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必须与其自身的战略宗旨结合,未来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张子康说。

        对于民营美术馆、艺术机构来说,资本是影响机构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认为,在民营美术馆的市场化运营中,美术馆的生存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美术馆的运营模式是开源、节流、品牌建设,具体举措包括:成立基金会、理事会,对美术馆健康良性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入合作方、赞助商,找到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与机构、媒体、艺术家合作,以版权销售等方式,做好自己的特色。”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表示,做展览,做项目,建立赞助理事会,通过公益性的展览培养更广泛的艺术爱好者群体,都是价值来源,每个机构都要好好把握自身特点,“在基于收藏、学术资源、特殊观众人群这些方面着力扩大自身优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467(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