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人 在枯藤老树浅水之东 69×138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在中国美院大院里,朱颖人先生为人谦和是有名的。朱先生是在1949年人民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来到中国美院的前身杭州艺专的。他的为人和作品都一派祥和,然而内里总含一类雅韵,蕴得一种风骨。
我的老师徐永祥先生是与朱颖人先生同学、同事60多年的挚友,60多年前他们一起从苏州美专转来。徐永祥老师深知这位老同学一生与世无争、温柔敦厚的秉性,更欣赏他柔中寓刚的骨气,称赞朱颖人先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分管学校外事和留学生管理工作。一次带外国朋友到朱先生家看他的绘画示范,我问朱先生:“您的画价多少一尺?”朱先生答曰:“我不卖画,但如学校需要,我可以无偿为学校画。”此情此景一直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
朱颖人先生的从艺道路颇有意味。他1947年进入苏州美专学习油画,1949年从苏州美专经考试转学到杭州艺专继续学习油画,主攻人物绘画,他的毕业创作是油画《刘志丹在陕北》。毕业留校后他参与筹建美院附中,以后又根据工作需要,放弃了油画人物画,而随吴茀之老先生学习国画花鸟画。在中国美院的历史上,这样“转西入中”的安排颇多。这种安排既带着浓厚的时代需求,不由分说地将人生推到一个重要的转折之中,同时又勾联起几位相关者深蕴内心的情怀,深刻地塑造了他们的未来和艺术发展。朱先生从小就学过国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入践履,抽绎着他的恬淡内蕴的气质,开启着他对生活的诚心和敬意。所以他的国画从一开始就具有传统经典的水墨意蕴,同时又充满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朝气。
在中国美院的传统中,教书育人总为第一要务。朱颖人先生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的许多创作和研究都是围绕着教学展开的。在20世纪50年代,他参加中国美院附中的创办,并由于出色的工作,荣获了杭州市劳模的光荣称号。这种“劳模精神”正是他一生对教学的认真、严谨态度的写照。朱先生修养全面,他的书法和诗词均有相当造诣,出版有《朱颖人先生题画诗册》。他的一代代学生记取他的教导,怀念他为师重教的品格,在心里认定“他就是个天生的好老师”。改革开放以后,朱颖人先生协助陆抑非先生招收培养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他是那一代教师中为数不多的从美院附中、本科生,一直到研究生倾力参与美院教学全过程的老先生之一。
2009年正月,中国美院举办拥军活动,朱颖人先生欣然同往。我见他站立一个下午,画了满满两张,一松一卉,皆葱笼而苍郁。我问他画面如何总能如此深厚,他笑答:“这不是巧技,这是一种骨力。”我愿将此话作为朱先生艺术的一种精神注脚,送与同道们。
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