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森·格罗斯画廊呈现中国雕塑家刘士铭雕塑艺术回顾展

      作者:admin2023-08-18 08:29:21 来源:中国雕塑家网

        2023年7月31日至9月22日,“刘士铭:生命赋予美以形态”(Liu Shiming: Life Gives Beauty Form)刘士铭雕塑回顾展在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艺术学院梅森·格罗斯画廊(Mason Gross Galleries)展出,这也是中国著名已故雕塑艺术家刘士铭先生在美国举办的第8次重要个展。

        回顾展现场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是美国纽泽西州最大的高等学府,作为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该学院名列公立常春藤名校之一,是一所拥有约50,000名学生的著名大型十大学术联盟研究型大学,也是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旗舰校区。梅森·格罗斯艺术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家和学者社区,致力于追求卓越、创新和包容性。现有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制作和艺术与设计等领域的1,200名本科和研究生学生就学。

        隔笼相望 彩陶 刘士铭 1990

        1982 想飞的人 陶

        刘士铭先生(1926-2010)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雕塑家之一,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中国本土文化资源,包括对传统艺术手法,中国文化符号的当代化借用,对生活当下的社会生活的揭示与反思等,建立起了自身艺术特征和价值。近年来,刘士铭作品中所具有的鲜明民族特色和人文精神引发了不同文化语境的观者的讨论与关注,为拓宽中国现代雕塑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视角与研究。此次回顾展为公众奉上刘士铭原创的82件雕塑作品与12幅绘画作品,其中有27件首次在美展出。作品巧妙地将过去和现在的元素交织在一起,涵盖了史诗、神话、世俗主题和日常生活领域,展示了刘士铭对人体形态和日常生活近距离的观察及探究。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大多是在中国以外地区首次展出,旨在展示一种独特的雕塑视觉,既非常具体的体现出其制作所处的文化和艺术背景,同时又受到先前历史传统和实践的影响。

        策展人Richard Siggillino

        此次展览是由梅森·格罗斯画廊负责人理查德·西吉利诺(Richard Siggillino)担任策展人。他对于此展览主题“生命赋予美以形态”予以阐述:当我在研究刘士铭的生平和实践时,有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是非常快速和自发的,但构建这些作品的过程是非常渐进和缓慢的。他的审美和实践发展的关键是移居河南农村,他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元素,这些元素都影响了他的创作。刘士铭的作品题目的灵感来自于他的美学价值都集中在真实的体验上,而不是试图理想化他所看到的。但仍然有一种理想主义,真实性本身成为了一种崇高的审美追求。我们试图在“生命赋予美形式”中呈现的主题是艺术家实践中的首要模式,尽管他生活中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但他最终还是遵循了自己的直觉和视觉贯穿所有这些事情。因此,我们希望对这位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有一个总体和全面的了解,但也要关注他在生活中经历所有逆境和考验时所能保持的非凡乐观。我得说,这是贯穿所有展出作品的一致主题。

        Marc Handelman

        艺术与设计系主任马克·汉德尔曼(Marc Handelman)表示,此次展览引起了大家广泛共鸣。“刘士铭艺术视野的力量在于它能跨越国家、文化和代际的界限,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充满了对人类生活和经历的奇迹和多样性的认识。我们非常高兴能在罗格斯大学和新布朗士及米德尔塞克斯县更广泛的社区中呈现如此丰富的艺术史和国际意义的展览。”


        刘士铭雕塑展泥塑工坊

        引领陷入困境的青少年感受生活之美/多元文化之美

        发现自我与创造力


        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现场

        7月31日,由美国公益组织AMARD&V与罗格斯大学梅森·格罗斯画廊联合举办了一场旨在增进当地中美文化交流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活动旨在以艺术为载体,帮助他们认识生活的美好,建立信心,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自我价值感,拓展创造潜力。通过了解,学习,并尝试刘士铭先生的创作方式,这些孩子们得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与艺术。

        Cassandra Oliveras-Moreno(左)与Richard Siggillino(右)

        活动起始,梅森·格罗斯画廊总监兼此次展览策展人Richard Siggillino和罗格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传媒与合作事务主管Cassandra Oliveras-Moreno引领着青少年们,一同浏览欣赏刘士铭先生的作品。他们向青少年们讲述了刘士铭的生平、艺术生涯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还与后者热烈讨论了作品的独到之处与中华文化的异域之美。

        泥塑工坊现场

        泥塑工坊现场

        艺术家Josh Araujo

        随后的泥塑工坊体验活动由罗格斯大学校友、艺术家Josh Araujo指导,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刘士铭先生创作雕塑的过程,并鼓励他们探索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起初孩子们对泥塑有些陌生和拘谨,但在工坊的专业导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找到了与泥土互动的方式。他们从基础的塑形技巧开始,逐渐开始自由创作,并且相互合作,分享创意。工坊的最后阶段,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有些抽象写意,有些生动形象,乐在其中。

        Claudio Mir

        AMARD&V项目总监Claudio Mir表示,刘士铭的作品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美,超越了传统的美学概念,展示了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艺术表达。它令人重新思考美的定义,欣赏和赞美不同形式的艺术之美。此次活动就是一个很完美的体验方式,鼓励孩子们去探索,并通过艺术表达自己。Claudio说:“就像刘士铭雕塑带来的生活体验一样,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像刘士铭那样反映和反思他们的生活。这些孩子大多来自于曾经经历移民痛苦对家庭,而创伤会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了解到生活不仅限于他们眼前和周围的局限空间。我希望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提高自我身份认知。” 此外他也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感谢,在参观展览之余还体验了泥塑工坊,让孩子们有机会把头脑中的东西变为现实。尽管最终的结果可能和预期不尽相同,但是这个过程是快乐的,而孩子们也学到了知识并获得了经验,而这样的体验有助于鼓励他们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洋彼岸的异国文化,有了新的艺术创作体验,更使他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学会了自我表达,相互合作,找到了生活中的希望与勇气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方向。


        刘士铭作品与遗产座谈会

        9月6日公开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艺术与设计系将举办一个从下午5:30到7点的座谈会,讨论刘士铭先生的作品和遗产。座谈会嘉宾包括罗格斯大学著名艺术史副教授Tamara Sears;诗人、艺术与设计系批判性研究教授John Yau;以及亚洲语言与文化研究副教授Xiaojue Wang (王晓珏)。

        约翰·姚(John Yau)

        约翰·姚(John Yau)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批判研究教授,曾获得2018年杰克逊诗歌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诗歌奖学金、古根海姆奖学金、纽约艺术基金会诗歌和小说奖。自1978年起开始发表有关艺术和文学的评论和论文。他目前为自己于2012年共同创办的在线杂志《Hyperallergic Weekend》撰写文章。目前,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刘小东的专著。

        塔玛拉·西尔斯(Tamara Sears)

        塔玛拉·西尔斯(Tamara Sears)是罗格斯大学艺术历史学副教授。她的研究专注于南亚的艺术和建筑历史,特别关注印度次大陆。她的论文发表在十几本专著和期刊中。她的研究得到了富布赖特基金、盖蒂艺术基金会 、国家人文中心、邓巴顿橡树园和克拉克艺术研究所的资助和研究奖学金。她最近当选为美国南亚艺术委员会(ACSAA)的副主席。

        王晓珏

        王晓珏是亚洲语言与文化系中国文学副教授,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生项目的研究生主任。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从晚清到当代的中国文学和文化、全球化亚洲的文化冷战研究、中德知识界的联系、文化记忆、电影和媒体研究、性别与性取向研究以及比较文学。


        本次展览得到了刘士铭基金会和Bloomberg Connects的慷慨支持。Bloomberg Connects是一个致力于为艺术领域的项目提供免费、完全无障碍的数字平台的非营利组织。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是海外首个以中国已故艺术家命名的非盈利机构。基金会旨在研究和展示中国雕塑艺术家刘士铭的雕塑艺术,并推动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进步,分享其高尚的艺术精神,促进国际人文艺术交流,为世界各地高校的青年艺术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等。目前,该基金会已在全球12个国家设立了39个奖学金。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8(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