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篆刻同趣缘何 文/庄默石

      作者:核实中..2011-09-02 16:29:08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笔走龙蛇起烟云,刀阵方寸惊鬼神。
            若问二士宗安在,兰馨谷幽汉字门。 
            拙诗几句,试图破题。
        书法,属书学。篆刻,属印学。前者是以毛笔在纸上书写,后者是以钢刀在印上镌刻。二者有着诸多不同,不在话下。也有着诸多相同,且不细说。后学仅就它们本质 上的相同,略表陋见。书法和篆刻都讲求境界、趣味,都可以言情抒志,都富有玩赏价值,这大概是所有文人雅士的共识。这正是书法与篆刻本质相同所至。所谓本 质相同,即:中国书法、篆刻均以汉字为本,或者说,均以汉字为艺术载体。
        我国汉字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世界上许多古老文字,已不复存在。而中国汉字至今仍生机盎然。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它的优秀品质。从汉字构成的“六书法”(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即可看出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汉字是中国人社会实践与智慧的结晶。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字书《说文解字》,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典。中国书法几乎与汉字的诞生而同时诞生。魏晋时期,中国书法业已光彩照人。中国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不唯有应用功能,还有欣赏价值。汉字形美义丰,书写灵活,在笔墨效应下,线条千姿万状,墨韵美不胜收。书者可借书写汉字,张扬个性,吐露心声。因此, 我国古往今来,娱于翰墨者颇众,痴于翰墨者不鲜,书家辈出,书论充栋。
        中国书学历史悠久而且发达。秦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确立了书体,是中国书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说文解字〉叙》)。秦将八体之一的“摹印”定为玺印书体,这一史实反映出中国书法与印章的密切关系。中国印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说,我国有传世古玺汉印数以万计。自书 入印,玺印问世,篆刻生成。不过,篆刻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则是在元代以后。而明、清是篆刻艺术的辉煌时期。其重要原因,是出现了新的印章材质。由于 石料便于奏刀,众多骚人墨客参与了篆刻活动,从而大大丰富了篆刻创作理念和艺术内涵。 
        书法与篆刻,都是以线条为表现手段,表现方法相同或相近。二者都注重字法、章法、笔法(刀法),作品要有气韵,要有刚柔兼备,奇正相生,巧拙相参,雅俗并蓄 的风格。作品的臧否,取决于作者的技艺、学养与情操综合素质的高低。比如,有人写一个“恕”字,挂在墙上,为座右铭。姑且不提字写得如何,起码立意不凡,境界较高。这一个“恕”包含着一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则重要的儒家信条。《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孔子回答:“大概是 ‘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只展现一个字的书法,称“单字书法”。而印语仅为一个字的篆刻,称“一字印”。“中国印”(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就属“一字印”。 我觉得这个“京”字,选得非常恰当。汉语中,“京”字有诸如“高大”,“都城”,“首都”,“北京简称”之义。再看印面,布局和谐,线条流畅,白朱相映,生动活泼,热烈喜庆,充分彰显了中国人对北京奥运的火一般的激情。
        书法、篆刻,经过漫长岁月的陶冶而寖昌寖炽,成为中国特有的、令人叫绝的高深艺术。当代著名书家沈鹏在《中国书法家全集•前言》中指出,“书法是一种独特的 艺术语言,文字及其演变对书法是第一推动力。”我以为,篆刻艺术同样也是如此。当然,“第一推动力”不是“唯一推动力”。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不免有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艺术间的相通与相融。书法是这样,篆刻也是这样。
        Processed in 0.07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