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书画家张岩

      作者:admin2023-05-31 10:43:30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介】

        张岩,1965年生于山东单县,8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分配到陕西师范大学。02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


        《秦岭秋色》179×97cm


        绘画有法

        ——品读张岩

        文/康征


        关于艺事,“三分人事七分天”才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聪慧的张岩出身在鲁西南偏僻的黄河故道边,聪慧的“人事”是他走向绘画道路的先决条件。他自幼敏感于周边的花花草草,感悟伤神,触景生情,艺术之神过早地拨动了他的造化之琴。从基础的书法开始,他蹒跚着走向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在黑白空间之间,张岩感悟着四时的兴衰与交替,阴阳的变化与交融,他的潜意识在书法线条的律动中感悟着自我心灵的跃动。他在书法中找到一种生命的方式,那就是修炼自我的手段。书法培养了他恬静的性格,敦厚的品质,温和的情感。当他的书法逐渐展露出一种品性的时候,张岩也出落成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才俊。不但,他的书法名扬乡里,人品也备受乡亲们的称赏。


        《雨后秋山》179×97cm


        修身为一切艺术造诣之本。身不正者,不足以谈艺术之事。书法有抑扬顿挫,人性有温热寒凉,书法的律动和人类的情感变化是一致的。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很容易转嫁在书法家的身上。在民风淳朴的单父故里,张岩伴随着他的书法艺术一起成长。张岩的绘画取法于帖学,在行云流水的基础上得敦厚精美的沉着。这也暗合张岩为人处世的品行。悟性和聪颖是张岩绘画艺术的物理性因素,对于书法艺术的修炼正果则是他绘画艺术的化学性因素。他的书法线条是他绘画中最富有诗意的因素。


        《终南云烟》179×97cm


        读我书

        张岩的绘画艺术肇始于《芥子园画谱》,但是百人读之,得到的也是百种结果,各不相同,因此画家们的艺术成就也就高低不同了,水平来自于认识的高度。从《芥子园画谱》的字里行间里,张岩读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意识,他细心地体会竹叶与“惊雁”,“横舟”的内在联系,详察书与书之间的穿插为什么用“扶老”,“携幼”来比喻。在色彩方面,红、黄等,也并不单单地指物象本身的颜色,而且还有象征的意义,高粱的红,大豆的黄,都含有成熟的意义,这与西方绘画中的色彩是不同的。从绘画的产生,到绘画画什么,如何画,张岩都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般的痛苦思维。


        《太白积雪》179×97cm


        完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画家内心深处都有古典主义的倾向,张岩同样也是一位古典艺术的膜拜者。我们看他今天的绘画,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精神指向,洋溢在他的画面上,有一种静美的、纯粹的、理想化的艺术境界,似曾相识而又久而不遇。他从《芥子园画谱》产生的年代而上溯,学习宋代绘画,荆浩、关仝的苍茫雄浑,董源、巨然的氤氲浩淼,他都用心体会过,心摹手追,师法学习,并游历太行左右,大江南北,师造化。


        《秋山红叶》179×97cm


        由此而下,进入元代、明、清经典绘画。通过几个来回往复,张岩对于中国绘画经典作品的审美精神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表现在绘画作品上,如《见静境天真》(138*40cm 2007年)、《灵鸟飞来站好枝》(130*40cm 2007年)、《万和松涛裹泉声》(200*80cm 2009年)等一些列作品,画面上除了严谨的法度和技巧外,还充满了诗歌的优美意境。可以说,他抓住了中国绘画的美学精神和审美本质,无论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如果是缺乏诗意的,那绘画就无异于图案了。

        对于经典绘画的研究和品读,逐渐确立了他自己特有的中国绘画美学的审美体系,这个体系指导着他的创作,因此我们审视张岩的绘画,他的变化不是盲目的,而是在这个体系化的指导下进行的。


        《终南山阴有香积》179×97cm


        画我画

        张岩画画,善于用线,以线立物象的形质,画面高古、静雅、纯粹,这些画面的品质构成了绘画的诗意美,解读者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密码。他精于画树,树的形象千姿百态,在他的笔下幻化为一个个妩媚的美人形象,或浣纱、或唱皖、或拜月、或渔樵于山水之间,活添了宇宙之间一段灵气。

        张岩从不忘画山水,他笔下的山水各有出处,或泰山、或太行、或黄山、或华山,天地造化间的真山水历历在目,个性化、人文化,打破了概念化的山水构成。这些带着大自然标签的山水,随着画家自我精神的外化,而逐渐变为他意象中的形象了,山山水水都带了一个“我”字。张岩老老实实地画画,一笔一笔,信手拈来,以解剖的方式把一座座庞然大山切割的结构分明,阴阳项背,君臣佐使,序列井然。


        《百花闹春》179×97cm


        中国绘画有其严格的程序化,程序化同样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绘画造型的一个捷径,又是遏制造型艺术进一步深化的东西。张岩是一位书画艺术的继承者,同时还是一位传授者,他的绘画技巧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同时也要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所以,他只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平衡。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张岩的绘画逐渐形成了既面面俱到,又主体突出的画面格局,他的绘画在技术性上达到了娴熟的同时,又极度张扬了自我精神的表达,他否定了作为传授者的重复性和单一的程序化,可定了一位艺术家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在当今绘画艺术教学中,这是张岩的成功之处。


        《富贵呈祥》179×97cm


        载我道

        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绘画艺术探索的同时,张岩还潜心于绘画理论和绘画史的研究。一个画家如果除了绘画技术之外,一无所知,这样的画家必定是一个单纯的手艺人,不可能成为一个艺术家。绘画艺术自降生以来,简单直白的描绘时期过后,接着就是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追求与渴望,绘画成了表达画家自我灵魂的一种方式。绘画,承载着人类的思维活动,精神的皈依和灵魂的升华。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东方文化的精神指向是一致的。


        《双雉图》179×97cm


        张岩的画可以成为“生态绘画”,他的绘画寄托着人类对于绿色生态家园的向往和依恋,代表着对传统文化道德的渴望和皈依,“成教化,助人伦”。纯粹、优雅、高尚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的绘画才能承载中国艺术精神之“道”。他并非一为学贯中西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完全出自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他喜欢读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探索传统的绘画技巧,他自觉地摒弃了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倾向,甚至讨厌那种直来直去的语言表述,迷恋于中国绘画诗一般的优雅和韵律。他通过绘画的方式向社会表述他生存的意义,传递他的思想,展露他灵魂深处的渴望。既然绘画在他这样承载了这么多的因素,所以我们才能在他的绘画中读到他的欣喜与孤独,浪漫与沉着,高贵与野逸。


        《寒梅图》138×68cm


        励我魂

        中国绘画就像一滴水一样融汇在东方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她才有自己青春般的活力和生机。随着大海的污染,中国绘画虽然体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但还是渐渐低萎靡了。于是,中国本土的画家纷纷在西方的绘画体系中寻觅一些残羹冷炙企图重新唤醒她的生机。另有一部分画家在艰辛中挣扎,在涅盘中重生,最终找到了茫茫大海上的生命绿洲。张岩是属于后者的。他的绘画一贯坚持东方文化的哲学精神,他绘画的线条,色彩和造型,都力图在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绘画首先有了一个清新纯洁的肇始。他站在一个中国画家的立场上,写我胸怀,画我所爱,砺我魂魄,炼我心智,彻底底排异了西方绘画的所谓科学性。


        《双喜图》138×68cm


        现在,很多画家犯有崇洋媚外的软骨病,造型新颖,边有立体派,野兽派之论,色彩艳丽,便有梵高之论,其实,这些东西在中国传统的绘画里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非外国人所仅有。张岩阅读西方的绘画文献,他习惯于在西方绘画中寻找中国绘画的元素,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依据。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色彩体系,在敦煌壁画中已经很完备了,这是西方艺术远远不及的。在张岩的内心深处,永远保存着这样的一股心气,他坚守自己,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塑造心灵的圆满,构建社会和时代赋予一个画家的正义和风骨。张岩正是通过他的绘画这样向社会宣言的。


        《菊花图》138×68cm


        在当代画坛,张岩是少有的实力派画家,这样说似乎有点太俗套了。所谓的实力,就是坚实的传统绘画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书法功底和创作实践,时代的敏感和社会的责任,这些因素在张岩的绘画中都是存在的。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画家,那又是少而又少的。西安是一个文化古都,同时也是一个消极文化的废都,这里有着太多的长头发、秃头子、大胡子的大画家,在这些林立的大画家之间,张岩象一颗幼芽一样倔强地生长着,“人不知而不愠”,美丽而灿烂。这是一种很美的状态,也正是艺术的状态。

        2018年2月15日


        《花鸟小品之一》78×45cm


        《花鸟小品之二》78×45cm


        《书法之一》75×35cm


        《书法之二》75×35cm


        《书法之三》75×35cm


        《书法之四》75×35cm


        《书法之五》75×35cm


        《书法之六》75×35cm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