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名家:走进朱琳博艺术世界

      作者:齐建秋、徐从芬2019-10-29 17:03:50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历】

        朱琳博(1971-),女,当代画家,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2000年毕业于东北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10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副教授、济南历城美术馆专业画家。


        当代书画家的艺术评价及市场点评


        艺术评价:一位很纯粹的画家,也是一位接地气的画家。朱琳博常年居于深山,远离社会的喧嚣,面对大自然写生,乡村的一草一木无不另其感动,笔下的景一物都是自然的流淌。她的绘画以中国画的语言意趣为主体,吸收版画元素,以岩彩为绘画形式主体,逐渐发展出独有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歌颂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描绘悠扬烂漫的乡土风情。

        岩彩与油画、丙烯画、版画一样是身具材质特点的画种,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画种,而现代岩彩画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丰富。朱琳博以敞开心扉的双臂拥抱着岩彩,拥抱着色彩,表明她对岩彩绘画的信心与执着,因为她相信岩彩更能表现现时的生活,更能表现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更能寄托她对多土生活一份深深的情感,她对这种色彩表现当代生活、风情和想象的空间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深深的期待。而她在岩彩画这一领域不懈的探索,显然获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而易见的成功。

        其作品在“新沂蒙美术作品全国巡展”中获一等奖。

        市场评价:其作品以岩彩为主,兼有重彩、水墨。在市场上以岩彩价格最高,其次为重彩、水墨。朱琳博绘制的岩彩作品大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的风情,寄托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因此深受收藏者的欢迎。而重彩和水墨也各有其思想内容和笔墨情趣,同样被收藏家喜爱。

        ——评论家齐建秋编著


        《山乡之歌》200cm×190cm


        用生命对话“乡土岩彩”

        ——女画家朱琳博的绘画风采

        本报记者 徐从芬


        曾经,她被医生预言活不过40岁,在医生所预言的生命尽头她回归乡野,拿起画笔,向死而生,用生命对话岩彩这个中国最古老的画种,开创“朱氏乡土岩彩”。

        古老的岩彩画、传统的水墨山水、敦煌壁画、西方的版画……这些不同门派的画种经由她的笔墨,打破壁垒,贯通成为一统。她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法,用生命“激活”了岩彩,成就了新的艺术形式,而新的艺术形式也成就了她的生命以及艺术生命。

        她,就是出生于1971年,超越医生预言劫数步入不惑之年,在今年6月已将自己的艺术申报非遗,至今在艺术界矫健驰骋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美术馆专业画家朱琳博。



        向死而生,一个回眸激活心灵的原乡

        “我与大山有不解之缘,不论是人生还是艺术创作。”朱琳博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市长白山下的大石头林场。4岁那年,她得了大叶性肺炎,高烧不退,直至昏迷。林场医疗条件差,同一个病房内,得同样病种的孩子都不治病亡。朱琳博命大,活了下来,却也落下了支气管扩张的顽疾。

        一路病魔缠身、坎坷长大,朱琳博甚至曾被医生预言生命能延续到40岁就不错了。在与疾病抗争的人生过程中,她同时也在祖父三代人的美学传承 “乡土岩彩画”的熏陶启蒙下,从书法入手,走进了艺术的大门,并不断深造学习,于2000年取得了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毕业证书。20岁时,她来到济南任职小学美术教师,教孩子们画画、写字、泥塑、剪纸等,点燃很多孩子的艺术梦想。



        2009年,她旧病复发,甚至昼夜咳血。进了医院,医生三次下了病危通知书,大量使用止血药、抗生素,血是止住了,却产生了抗药性导致气若游丝,连走路都要人搀扶。

        经过了生命犹如秋后落叶摇摆的历程,此时的朱琳博不复当年对生命将逝的惧怕,早已将人生百味归于一味。



        在城市里喘不动气,朱琳博就开车往山区走。山里清新的空气让她感觉呼吸顺畅了许多。她关掉手机,哪儿偏僻往哪儿去,“初次选择在西营山区里的一户农户家住了下来,除了隔半个月给家人打个电话告知一声我还活着,其余时间完全与世隔绝。”深处大山的朱琳博每天无言地对着大山静静地看,在观察中体会人与自然的感受,体会四季的变化,雨季峡谷中流水撞石的声音,冬季万物俱寂的神态,点点滴滴都融入她的心。加之善良质朴的乡亲对她深深的关爱之情,这些馈赠如一缕缕清泉给她那枯萎的生命慢慢带来生机,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加之太极拳等运动的帮助,她久治不愈的身体竟然慢慢好了起来。



        她在山区里像一个流浪的人,吃百家饭,喝百家水,一晃就是十几年,对大山的浓厚情结,也在她创作的每一幅画作中呈现出来,这些痕迹给她的艺术表现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在采访中常常听朱琳博提起的莱芜大王庄镇独路村,就是被她误打误撞中发现的神秘村落。

        9月末的一天,盘旋在弯弯曲曲的山路,被朱琳博开车拉到这个村庄时,记者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完全不记得来时路。险峻的路像迷踪拳,当初她是怎么找来的?



        “那是2014年的春天,我又进山了,汽车在行驶中没油了,到处找加油站,汽车在大山里沿着连绵不绝的蜿蜒山路一路行驶到了莱芜界,行驶过了齐长城的天门关,但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进出村庄,村口处写着的标志叫独路村。在峡谷中穿行来到了村中央,回眸间看见一处土砖瓦房的墙边依附着茅草的牛圈,一头正在吃草的母牛也回头望向我,从它圆鼓鼓的腹部知道它是即将临盆的母亲,它那双深情的大眼睛与我对视良久,让我看到它即将作为母亲的深情。



        这一刻的回眸对视深深地触动了我。”朱琳博仰头望向远方,带有弧度的远山与近处的石瓦房,依偎着的茅草牛圈以及眼前的待产母牛浑然天成地构建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这就是大自然给出的答案,这就是书里说的‘远近虚实的关系,点线面的关系,黑白灰的关系,情感交流的关系’等美学思想。这是我多年来寻找的答案,在大自然的帮助下击退了潜在的困惑,激活了壮美之情。”再次去独路村时她又发现这里不仅有保持原始风貌的民居还有上千棵的千年板栗树以及一望无际的山顶草原。

        朱琳博“把汽车当成拖拉机”,一有空就往独路村跑。她的艺术灵感被这里点燃,参天老树、斑驳土墙、吃草的羊,以及让她热泪盈眶的待产母牛那深情的《回眸》对视,以及代表性的《山乡之歌》都一一入了她的画笔之下并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各大国展,她寻找到了心灵的原乡。



        学艺路上一路精进

        再续岩彩创新之路

        学艺过程中,她曾师从国画家李苦禅大师的弟子刘国瑞、清华美院的刘怀勇、著名画家陈全胜学画。也曾师从于版画家陈济生,汲取到了西方绘画和版画的构图技巧,以及西画的绘画原理,这些都出现在她后面的作品里,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些在长期的写生中积累的素材在她的创作中呈现出乡土风俗画但又不失文人画的气质。

        岩彩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瑰宝,具有代表性的是唐代敦煌壁画,其中矿物质瑰丽的色彩历经千年仍灿烂夺目,自宋代后文人画兴盛,岩彩画逐渐式微,岩彩艺术以宗教题材中的寺院、道观等在民间画中得以延续。



        朱琳博秉承历代家学却不满足于此,“人生只有一辈子,重复画画等于浪费生命。”她想在东西方艺术中,找到朱氏乡土岩彩画新的表达方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北京要开办“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班”,她也想去寻找古人极具东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学费让她捉襟见肘,最终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研究班里“蹭”了一个月由中国岩彩画开创者王雄飞主讲的课。



        “蹭”来的学问,朱琳博格外珍惜。她买来各种颜料,对着白描稿静静思考。画稿中密密麻麻的双勾线条,用国画颜料,表现不够强烈;用宣传色,因为是化学合成的,日久会褪色,而且无法表现特殊效果,颜料技法用刷和泼都不适合。没有正规的使用色彩训练,也没有教科书能让她照搬前人现成的经验,一切都得从零试验。

        在画面色彩视觉效果尝试中,为了真实表现泥土的真实感,朱琳博用了各种笨办法尝试,甚至曾尝试挖来黄土,与胶水合成,给画纸上颜色,结果是干裂,掉落。


        《老屋后的凌霄花》


        尝试,否定;再尝试,再否定。无数次的东拼西凑,无数次的失败,她终于在各种矛盾中寻找到了现在看到的这种特殊的、任何人无法效仿的黄、绿、紫……

        2011年4月,勾线超过十万多笔,历经4个月时间完成白描稿,又历经近两年找到色彩的规律,用一个多月上色的岩彩画《乡村女教师》与全国的500多幅工笔画精品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整个展览中,这件“四不像”作品震惊画坛。专家、评委、专业观众都眼前一亮,尽管没有人说得清这属于哪个画种,什么画派,但是,依然好评如潮。“朱氏乡土岩彩”成功了。


        《桃花源》


        “行走在路上,大自然就是我的老师”

        一走10年,朱琳博终于在世界艺术的高山群峰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中,打开了中国画用矿物色进行创作的一扇门,并从里面曲曲折折地走了出来,寻找到了出路。自此,朱氏乡土岩彩的闸门被打开,这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国内各大展览中频频亮相,《悠悠乡情》《彩石六月》……一系列画作被创作出来。不到十年时间里,她已获奖达20余次。


        《迎春》


        观赏朱琳博的画作,每一幅都有让人感动的因子。浓郁的乡土气息下,密密麻麻的线条、闪烁而斑驳的痕迹、绚烂而深沉的色彩、深远而丰富的层次,让人很难想象是怎么画出来的。“中国的题材,版画的线条,水墨的语言,岩彩的特质……尽概述其中,其实就连我都无法再重复画一幅相同的画,每一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与部分高产、甚至批量生产的画家不同,朱琳博极为低产,甚至一年也就画一幅画,但是画出来就获奖。这是因为画家最可贵之处在于创新,对朱琳博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艰辛的生命之旅,生死边界上的创新拥有足够感动人的力量。



        作品参展及获奖

        200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乡情》入选;

        200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9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太行人家》入选;

        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览《农家小院》优秀;

        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和谐燕赵,红色太行”中国山水画展《秋沟意象》入选

        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乡村女教师》入选;

        201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展《欣欣向容》入选;

        2014年5月"重温经典"娄东(太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悠悠乡情》获优秀奖;

        2014年5月"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彩石六月》入选。


        作品获得山东省政府,省文化厅奖励:

        2008年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省画院作品联展”《农家小院》获一等奖

        2012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悠悠乡情》获铜奖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彩石六月》获铜奖

        2013年作品参加“天下泉城,人文济南”济南重大历史题材展《彩石六月》获一等奖

        2014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山乡之歌》入选

        2015年8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017年3月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艺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新沂蒙美术作品全国巡展》美术馆首展。


        作品发表:

        2014年作品连环画《辛弃疾少年传奇》连载30篇刊登济南历城报。

        2014年1月 作品《彩石六月》刊登在济南日报“创作优秀作品 描绘美丽泉城”

        2014年9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朱琳博》

        2014年11月 作品《彩石六月》刊登在人民日报

        2015年6月 团结出版社出版《辛弃疾少年传奇》弘扬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作品个展:

        2015年10月 题目《山乡之歌系列组画》济南舜耕会展中心展出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06(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