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艺美术品该如何市场化

      作者:核实中..2014-05-26 08:35:3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在昨日开幕的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湖北工艺美术品悉数惊艳亮相,其历史之悠久、品类之丰富、技艺之精湛,令前来参观的嘉宾目不暇接。在享受美的同时,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化,又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昂首欲飞的双龙,洁白如玉的船身,天下名楼黄鹤楼立于其上……这是仙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的立体贝雕黄鹤玉龙舟。

        66岁的路光荣是仙桃淡水贝立体雕刻工艺的首创者。在黄鹤玉龙舟上,他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工艺,同时将书法、篆刻、纹样设计融为一体。贝壳性质脆弱,加工困难,仅龙舟上的鳞片有上万片,全部要手工制作,这条玉龙舟耗时数年方成。

        调查发现,像路光荣这样花费数年完成一件作品的大师不在少数。其中固然有艺术创作规律的需要,以及工艺美术大师精益求精的追求,但也反映出靠大师个人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

        仙桃市银鑫贝雕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展台上,也摆着一条黄鹤玉龙舟。公司负责人徐银枝称,这件产品需要多名工人忙乎大半年,但买家寥寥。当记者追问,企业为何不与路大师合作?徐银枝表示,“没想过要这样做。”

        “缺乏分工协作,成本、产量都成问题。”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张明修建议,工艺美术品可以借鉴工业品的生产方式,由大师本人把关制定规格、价格,将部分简单重复的工序外包出去。这样,作品质量、数量才有望符合市场需求。

        细分市场赢得发展

        在许多酒店大堂、公共场所,人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呈金黄色泽、立体感极强的装饰工艺画,画中人物、花鸟无不古朴典雅、栩栩如生。这些画作很可能就是麦秆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邓友谱,是祖传邓氏麦秆画的第六代传人。一根根不起眼的麦秆,经10多道工序加工成了薄薄一片,再由手工剪裁、拼贴、熏烤,就形成一副充满灵气的画作,一副《清明上河图》麦秆画,他画了3年,价值50万元。

        “麦秆画在古代只是皇家收藏品,如今已在民间大量普及。”邓友谱表示,麦秆画平易近人,大众易于接受。如今,师从邓氏学习麦秆画的人,已有400多名,遍及全国。

        “完善工艺,开放教学”,邓氏麦秆画市场化道路走得较顺,与这种发展思路密切相关。“必须使它从高端艺术品走向市场,扩大影响。为此,我们将作品分成三类,一类走市场化路线,一类以精品为主,还有一类针对收藏市场。”邓友谱说。

        与麦秆画类似,襄阳程河柳编也是不断拓展产品类型,挖掘细分市场而取得了成功,如今程河柳编发展到五大类4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畅销40个国家和地区。

        突破市场化老瓶颈

        近年来,湖北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已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品产区。2012年底,全省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3亿元。

        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张明修介绍,这一产值与别的省市比较并不算大。

        “湖北工艺美术产业曾经辉煌过,但由于市场化不够,没有占到文化大省应有的市场份额。”张明修说,直到近年,市场需求上升,政府也加大了投入,全行业才有所回升。但他表示,湖北工艺美术产业的市场意识还不够。直到今天,仍有人认为,艺术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太丢人。

        此外,对艺术精品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与浙江、江苏、北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反映在湖北工艺美术品多而不精、特色产品少。这些因素,是制约湖北工艺美术品市场化的老瓶颈,亟待突破。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7(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