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鹏:英雄主义的终结 解构图式实验的开始

      作者:欧宝静2014-12-08 09:47:57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1/7)

          (2/7)

          (3/7)

          (4/7)

          (5/7)

          (6/7)

          (7/7)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大多人知道艺术家洛鹏,都是从他的英雄题材雕塑作品开始。这似乎已成为他个人的艺术标签。然而在2014年,洛鹏的艺术创作在稳步中转型,从架上情怀转变到开始解构图式的实验。对于洛鹏来说,这并非一蹴而就或突发奇想,而是在十多年持续的学习与感知下,个人艺术世界观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作为学院派雕塑的传承者,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洛鹏,师从著名雕塑家梁明诚,接受扎实的写实训练,一路坚持架上雕塑。从2004年开始,洛鹏着手一系列关于古代将士人物的创作,直至2008年的《五虎上将》,成为他确定自己雕塑语言的开端。从《五虎上将》到《将军令》再到《王系列》,呈现一种对传统英雄题材和戎马征战情绪的不断宣泄,传统大写意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得以蜕变成熟。


          2013年的《渡系列》似乎是洛鹏由庞大叙述向内心自省的一种过度,而在这之后的《演替系列》《塑痕》等创作中均有当代语系的介入,这标志着洛鹏艺术创作的转型。转型后的创作,依然是他自身骨子里文化属性的发散,但更多的是关于内在的探讨,一个更真实与更具人文关怀的洛鹏也自此步入我们视野。


          最近,“花园·骑士”孙晓枫、洛鹏双个展在广州花城美术馆开幕。对于个人而言,洛鹏把这个展览定义为一个当下的展览,即“过去的已经结束,未来的正在发生,像是一个仪式”。


          对于这个独特的双个展有什么看法?艺术创作十年生涯,为什么选择在今年转型?转型前后的艺术创作有哪些关联?传统文化系统为何对他的创作有如此大影响?当代雕塑家如何应对当下艺术资本和艺术市场的冲击?雅昌艺术网就这些疑惑专访了艺术家洛鹏。



        “花园·骑士”展览现场,《渡系列》作品局部,图片由花城美术馆提供


        关于“花园·骑士”展览


        骑士精神:典型中国传统英雄式的男儿情怀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的主题是“花园•骑士”,“花园”指代艺术家孙晓枫的创作,“骑士”则是指代您的创作。能否先说说骑士精神如何在您的艺术创作中体现?


          洛鹏:骑士精神是西方的说法,在我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对宏大历史时期下个人宿命的关注,以及一种宿命似的悲壮情怀,是一种对沙场、戎马、陈酒、征战,以及自我升华等意象的诉求。这是典型中国传统英雄式的男儿情怀。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孙晓枫的水墨作品与您的雕塑作品呈现在一个空间里,对于这样的一种碰撞,您感觉如何?


          洛鹏:尽管是有着二维与三维的区别,但就相同的内核而言,两者还是能形成一种统一的环境场。整个展览环境会产生一种刚中带柔的感觉,两个人在气场上是属于互补的。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虽然二人创作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但内核是相同的。您所指的“内核”是?


          洛鹏:这种内核是指立足于中国古典意象或者题材所做的当代解读。



        《五虎上将》系列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选取了三十余件作品,跨越好几个系列,能大概谈谈这些作品的脉络吗?


          洛鹏:从2008年的《五虎上将》开始,是继承了梁明诚老师之后开始确定自己雕塑语言的开端,从这个时候便开始对传统的英雄题材和戎马征战的情绪不断的宣泄,其中由《五虎上将》到《将军令》《王系列》是一种从确立自己的语言风格到写意雕塑风格成熟的蜕变过程,《渡系列》则是由宏大叙述转向对内心自省的一种尝试,而承接的《演替系列》则完全是追寻自我的开端,这之后穿插着以《塑痕》为代表所做的一系列介入当代语系的尝试,在这种由宏大叙述转换为个人内在属性的挖掘所做的铺垫下,才有了2014年的转型。


          雅昌艺术网:选取这些作品参加这次展览,是出于一种时间上的梳理还是观念上的梳理?


          洛鹏:因为在2014年是我开始摒弃架上雕塑节点,此次展览所展出的是过去所做过经典的雕塑,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过去的艺术语言,也可理解为我的标签,此次展出的作品从2008《五虎上将》到最后一件架上雕塑作品《最后的弓箭手》,也有转型之后的代表作。然而转型期前后在作品呈现上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如此,这里面也有着一种继承关系,所以很难说这次展览定位在哪一种,如果非要定义的话,我更愿把它意定义为一个当下的展览,即过去的已经结束,未来的正在发生,像一个仪式。




        《王系列一》铸铜 60×78×56cm 2013年



        《最后的弓箭手》不锈钢 50×63×25cm 2013年



        《结构性素描写生--红松二》钢筋、不锈钢、铜 160×165×76cm 2014年

        关于创作

        从架上情怀转变到开始解构图式的实验

          雅昌艺术网:2014年是您艺术创作转型的节点,正如您所说,开始摒弃架上雕塑,转向对当代语系的介入,比如今年创作的《红松》就是采用的是钢筋、不锈钢、铜组合而成的作品。说一下您对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想法吧?

          洛鹏:这系列作品所探讨的观念是在材料语言的背后,去探究东西方图式解构的范式以及图像审美文化的对撞和交融。用的是西方素描结构线和东方语境的松树做结合的探索。这算是从架上情怀转变到开始解构图式的实验,是今年新的创作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种语言最后会构成一个完整的东方图式,形成一个具有东方幻象的闭合环境场,当然这是最终的目标,目前只是一个开始。

          雅昌艺术网:使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是您接下来的方向吗?

          洛鹏:材料上的使用并不能成为划分创作转变的节点,使用综合材料也并不是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因为材料创作不是重点,重点是我构建的世界观通过怎样的形式传达给受众,这才是作品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的决定因素。

          雅昌艺术网:虽然说今年才开始尝试转变,但这种想法应该是在之前就已经萌芽了吧?

          洛鹏:嗯,翻看以前的旧照片的时候,看到自己所做的自塑像,发现那个时候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观念,而这么多年以来,我只是通过不断去学习,感知,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观,使之完善,让其愈发成熟,我想以后在创作上也是这样。


          雅昌艺术网:您说“中国绘画的大写意精神常伴随我的创作”,和早些年的作品相比,目前的作品中大写意的焦点对象似乎从人转向了物?


          洛鹏:现在所创作的比如《结构性素描写生——红松二》等作品并非是大写意的精神承接。与其说“作品中大写意的焦点对象似乎从人转向了物”,不如说是“从2008年的《五虎上将》到这件作品为止,前后作品在创作观念上实现了一种从情怀到解构——再重组世界观的转变”更为贴切。

          雅昌艺术网:从作品外观上看,同样是对古代美学的探究,《五虎上将》系列体现的是力量与张力,而《渡系列》等作品呈现的是古代美学的诗性。这似乎给人不同的感觉。

          洛鹏:《五虎上将》体现的力量与张力是来自其形体的表面,内里关注的是对各人宿命的情绪表达,这种情绪的诉求再往自身探究则是自我对古典传统情怀的执着,这种执着是自身的文化属性的体现。而你提到的古代美学的诗性是古典传统情怀的一种映射。

        《触痕》 铸铜、树脂 120×60×50cm 2012年

        《九月》浮雕装置,综合材料:铜片、铜丝 可变尺寸 2014年

        关于观点

        个人创作与中国雕塑发展渐行渐远

          雅昌艺术网:在时代洪流下,传统文化精神为什么会对您的创作有如此深远的影响?您觉得传统得以传承下去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方式又是什么?

          洛鹏:文化属性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如果你以自身的文化属性为创作立场的时候,那么在你的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背后,所映射的是你自身文化属性所归属的那个传统文化系统。我只是选取了我的传统文化系统中的部分意象来做表达,其内在的是一个关于文化属性的探讨。而至于我所选的形象则是个人的偏好了,这是一种天生的直觉,每个人总会有对某一种事物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偏好,接下来是有关个人成长的环境和经历;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或者确定了这种取向。

          至于你提到的有关传统的问题讨论太大,也太多了,这样的篇幅肯定谈不完的。

          雅昌艺术网:近十年是中国雕塑走向成熟和多元的十年,也是您个人艺术创作成长成熟的十年。您怎样看中国雕塑近十年的发展状态,以及您觉得个人创作与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洛鹏:这个问题还是太大,但是有一点至今是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我个人的创作与中国雕塑发展这两者间关系已经渐行渐远。对于我而言,这已经不是一个宏大叙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艺术状态,或者艺术创作都指向艺术家内心,是一种自我式的,个人而隐秘的事情。因为这个时代是多元的,以后还将会分割成为越来越细的区域,现在很多概念都已经被消解掉了,不管是意识形态上还是文化形态上。这种碎片式的时代特征最后可能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被以后的人所叙述,但这些细碎的个体不是统筹在统一的规则里运转的。所以我的创作和中国雕塑的发展状态基本不存在关系,我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归类到这个发展状态下的一个元素。

          雅昌艺术网:您师承梁明诚老师,在同样是具有人文主义关怀的艺术创作下,上一辈艺术家更多是在沉重革命中回旋,您的作品却是有一种灰色幽默,或者是寓言创作的尝试。作为青年艺术家,如何实现这种转换?

          洛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这些特征都深深的烙在了每个特定时代的人的身上,所以人都在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社会诉求和人文诉求 。而且师承的本意也不是让我变成第二个梁明诚老师。这也不是梁老师的本意。

          雅昌艺术网:作为南中国颇具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您觉得在这个岭域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有哪些共性?

          洛鹏:都有一种情怀。

          雅昌艺术网:在中国当代艺术资本和艺术市场的刺激和推动下,当代雕塑的艺术呈现似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符号化、类型化等。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作为一位当代雕塑家,您如何应对艺术资本和市场的对您带来的影响?

          洛鹏:资本市场的特征是逐利,所以这种在艺术生态圈中出现的变化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存在即合理(在此不讨论黑格尔这句的歧义)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种现象的内在本质,社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相应的现象。这是当下时代的一个特征,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的定义其好坏,从古到今,艺术和资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似乎现在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我想我需要做的只是不谄媚,不做作,专注于自我的创作就好,其余的顺其自然。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