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人蓝印花,醉人江南景——上海知名画家曹舒天访谈

      作者:核实中..2014-08-08 17:23:1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3)曹舒天先生在成功美术馆创作中

          (2/3)作品

          (3/3)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自五四以来至今,画界对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国画艺术与油画技法碰撞、融合的讨论和探究已近百年。近年来,画界多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很是重视,对水墨复兴的呼声也愈来愈急。然笔者窃以为,国画艺术发展至今历经千年,其精神、其所载之道,虽至今日其作用也不过时。曹舒天先生,正是秉传统文化和国画传统之道,在汲取民间艺术和中西方绘画精髓中,成就他那迷人蓝印花,醉人江南景画作了。

          画家简历:曹舒天,1950年出生于上海浦东,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东方书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家,研究馆员。

          记者:曹老师,我了解到您的画作历来讲究蕴含文化的内质,那么您此次来陇,甘肃的文化对您有什么样的触动呢?

          曹舒天:此次来到甘肃,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遗迹,感触很深。就拿我昨天去的“青城古镇”来说,这里出了二十多个举人,十多个进士。还有“天下黄河第一镇”的石碑、“高氏祠堂”、“青城书院”、“罗家大院”等文物古迹。这些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其中砖木雕刻艺术非常精湛,无论是窗户、房檐、厦房之上都有许多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次来陇,还去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天水伏羲故里”等地。“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是古陆上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重要交流集聚地,文化碰撞、积淀有千年之厚,其中的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都可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对后世千年及其当代的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天水伏羲故里”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其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就此次到甘肃来的所见所闻来讲,文化积淀厚重以及甘肃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对我的触动和影响非常大。

          记者:“海上画派”是近现代影响力较大的画派之一,您长期生活在上海,艺术创作也多关注江浙、沪上的景物风情,想必您的创作也受到“海上”画派的影响。能具体谈谈吗?

          曹舒天:“海上画派”也称“海派”、“沪派”,其代表性的各家都有其个性特点,可谓精彩纷呈,所以又有“海派无派”的说法。从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明末清初上海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因此其也是注重个性、风格迥异,大多数人也是自成一派。

          比如任伯年的画作较为细致、包容性强,喜好民间故事传奇其画作也更加“接地气”,雅俗共赏的画作较多;而吴昌硕以金石书法入画,作品金石味浓郁,风格沉着雄肆,因此也奠定了他“西泠印社”创始人的地位。还比如虚谷、蒲华、赵之谦等人也都是所受师承影响不同,各有风格。

          以上是我个人对“海上画派”绘画风格以及产生发展的一些理解,而海上画派对我的影响也主要是其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地域风情融合中而成生的,体现在各个大家身上风格不同,而又风格显著的画风。“海派”对我的影响不是停留在具体的绘画风格上,而是在其个性极强的集体特征上。所以,我的画作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上,一是注重画作注重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融合和体现;二是在创作上深研传统国画艺术技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画作的个性体现;三是画作极力体现乡土情结,将水乡婉约灵动的山水展现在画面之上。

          记者:曹老师,“蓝花布”可谓是您最为显著的艺术符号。你能具体谈谈吗?

          曹舒天:如你所言“蓝花布”是我画作中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和元素,我多次参加大展甚至获奖的作品中都可见这一艺术元素的痕迹。比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悠悠水乡情》,获国际首届枫叶奖佳作奖并被收藏的《柯桥小景》等。“蓝花布”系列画作在我长期的创作的表现中也得到了业界的赞赏。

          我为什么会将“蓝花布”这样的元素引入到我的绘画创作中来呢?因为我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乡下农村,对江南的农村有很厚的感情。在长期的生活中,耳濡目染水乡乡村文化在我的生命里有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因此骨子里有江南水乡农人休闲之余以艺养性的雅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蓝花布”是中国很长一个时期乡村文化现象的代表,尤其以江南地区的蓝印花最多最有特色,在江南的水乡古镇,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大多图案朴素大方、简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印迹,散发着唯美自然的格调。所以蓝印花在我的作品里不仅是调和剂、装饰物,更是一种自己比较成熟的艺术符号。

          还有一点就是“蓝花布”是我国民间印染工艺的代表之一,将这民间艺术引入我的画作中,更加增添了画作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常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我从最为朴素的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为我创造水墨所用,不仅体现作品的江南味道、江南风情、江南气质,更加将中国水墨的个性彰显出来了。

          记者:曹先生,观您的为艺主张和作画风格,均可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您能谈谈吗?

          曹舒天:我自小生活在水乡江南,江南水乡的浑厚的文化滋养着我的性情,江南是我的故乡,也是我精神的乐园。后来就学于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哲学,对中国文化和传统哲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所以画艺主张和作画之中自不而然的就有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和影子。

          我常常力图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乡土文明,把现代美学观与乡土文明结合,这样画作中自然而然的充满了情趣和率意。这也就好比虽身着清秀的长衫,却可信步于现代社会。由此为艺之道,在创作实践中也就将中国画与现代美结合的贴切了。“礼乐有情,气度超然”,如评家所言这也就是我的国画艺术与他人稍有不同之处了,也是“乡土情结包蕴现代气派”。

          结语:自小读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脑海中常常幻想那江南之景,慢慢的对江南水乡文化心里存了向往。近日有幸得见上海浦东画家曹舒天先生的画作,水乡之景有了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曹先生画中随处可见的“蓝花布”不仅勾勒出了水乡诗意灵动、醉人迷人之处,同时也将水乡特有的文化展现给了观者,令笔者也不禁思绪沉浸于其中,不可自拔也。其画作所绘也应了戴望舒先生诗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之景了。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