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的回忆
继去年举办花鸟画联展,陈永锵、方楚雄、李敬堃三位老师今年又联袂在珠江美术馆举办山水画合展。熟悉当代广东画坛的观众都知道,陈老师、方老师以花鸟画名世,山水画只是偶露峥嵘而已,李老师则反之,他们这样组织展览,既让人充满好奇,又让人甚是期待。我则以为,这近乎古代文人之间的诗词次韵。何谓“次韵”,就是别人先写一首诗词,自己按谱再作一首对答,不仅用原作品的韵字,而且连韵字的先后次序都必须相同。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在《苏轼次韵词考》一文里曾提到:“中唐以后及至北宋的诗人,靠次韵这一手法,到底寻求怎样的效果呢?”大抵可归纳为三点:一、游戏性、比赛性,二、对比鲜明化,三、社交交情。中国文人热衷次韵诗词创作,主要是一种竞赛意识在作祟:次韵从来都不容易,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让行家比较一下和作是否输于原作,以此逞才,既满足好胜心,也满足了作者的自信心。当然,古人也强调,优于别人,还不是真正的君子,只有优于过去的自己,才是真君子。若是常存胜人之心,则内心不过尔尔。三位老师能联袂展出作品,多少还是有一份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感在吧。
美术馆附近的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又使展出的作品,更显俊朗清新、优雅从容,这令人想起了著名的“西园雅集”——中国历史上一次最为后人想往的文人聚会。我们不禁心往神追天水一朝的文物之盛,也时常在心中勾勒出一幅苏轼、李龙眠等人诗酒酬和、书画娱情的图景。“雅集”这一形式,曾经是文人墨客的一种时尚,而今天我们用这种形式来组织一次画展,其目的正是希望藉此来延续前人的文脉,使之不因专业的狭隘性而孤立于整个文明之外。当然,此处我们并非持着怀旧的心态来建议回到从前——这已不可能了。正因为不可能了,所以我们对传统的看法更应该变得通达。传统并不意味着仅仅保存过去,它不应仅仅成为博物馆里的古物,它还应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对于过去的思索,才会更有益于今天的通变用权。事实上,几十年来中国画改革与探索的过程已经表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创造出既能延续中国画传统血脉又富于时代新貌的作品,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画创作最为重要的任务。
田忌赛马,三局两胜,我们也对他们三人明年举办的人物画联展充满期待。不过,这将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比赛,设若展出的作品,能以其浓郁的生活情趣感染观众,并唤起他们对深深积淀的传统文化的追忆,则又何必一定非要分出胜负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