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曾浩个展

      作者:核实中..2011-08-04 17:23:24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展览名称:“神曲”曾浩个展
          展览时间:2011/08/06~2011/08/26
          展览地点:[北京]-三度半艺术空间 -()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
        油画自诞生之日就决定了它为宗教服务的一个身份,各个西方早期油画大师的得意之作多半是与宗教有关的题材。但油画传到东方之后,这个身份几乎被消磨殆尽这与东方式的宗教信仰内容不无关系,尤其是在中国,第一大教宗教的教义和宗旨以及中国传统决定了宗教画这一形式存在的场合和表现手法是不同与西方传统的。而且现代社会,潜心表达各种宗教题材的艺术也并不多见,这无疑让油画宗教画这一形式在中国的发展背上了一个沉重且绊脚的负担。也正因如此,在中国能够将宗教画这一题材用油画的形式表现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家就显得尤其弥足珍贵起来,而这佛教故事入画的曾浩,更因其作品的唯美与技法精湛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选择用油画的形式来表达佛教教义及故事题材,本身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融汇东西成为了摆在面前的有要问题,用东方形式来表达一个东方化的题材,是让作品表面看起来中国化的精神贯穿其中呢?这其实就是对艺术家提出的极大的命题,而曾浩却将这个命题完美的解决。曾浩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震撼人心的是一种极致的美丽,画面柔和细腻,佛教中的仕女形象不同以往我们在敦煌壁画等传统表现佛教艺术的作品看到的,更加的纤柔,面孔和身材也更趋向于中国化的审美取向,是对佛教故事的重新解读。在曾浩的画里,佛教的人物尽管不再是以前的丰腴硕壮、浑圆润泽,但细弱空灵的身形和面孔却也能让人感觉到十万分的肃静和神圣,顾盼生辉的眼睛更成为曾浩画中的神来之笔,完全中国仕女化的明眸善睐,弱化了佛教初始形象的影响,是更为细致思考后的精心雕琢。而曾浩曾经受过的中国画训练则让他在用油画描绘这些东方化的形象时飘逸和随性起来,即使是那一笔笔的认真涂抹,也并无一丝匠气在其中,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画笔法的诗性和脱俗。曾浩完美的用油画的形式表达了东方佛教的题材并在其外表上笼罩了一层国画般的外衣,让人一眼看过去,轻柔不失凝重,却也并不是纯西方油画式的厚重奔放,自有一番天然的情趣        
        而细细品味曾浩的这些佛教素材的油画,可以发现,他除了在画面上完成了油画掺揉中国画味道的转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和风格,在内容上更是将中国化的语言深植其中。比如,曾浩的画重点很明确,突出中心的人物形象,飘渺虚无化处理的背景,这本身就是中国画中常常会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比如古人画鱼虾,水面只用几个笔触就完成,片段的描绘却让人感受到波光粼粼。而曾浩的佛教画背景也如此处理,并无太多的修饰和夸张,甚至通常只是模糊的一些笔触,却让人一眼就可感受到那种虚无飘逸的存在背景,并完全被吸引进来。一直潜心佛教并以皈依的曾浩对宗教的理解和参悟自然来的比一般民众高很多,而他创作的宗教画,却并无一丝一毫的说教之意,显得平易近人且温柔可亲。曾浩的佛教系列画作是现代化了的宗教画,并不被宗教本身所牵绊,传达的是美感和曾浩自我的思虑探索。宗教如今带给人们的是什么?这个社会已不再是过去能够用几张画解释和宣传的那样单纯简单,曾浩身居其中,内心却在边缘处清醒的看着,他试图用自己画中无尽柔媚和美感传达出大爱的思想,也许并不那么伟大,也许并不会拯救众生,但他可以用他的画净化看画者的心灵,感受到至真纯美的清静之意。谁说宗教画一定要咄咄逼人,谁说宗教一定要让众生接受?佛教本身普渡众生,信与不信又有何干?而宗教画也并不只是具备了宣扬教义的性质,曾浩的佛教画用一种非常中国式的淡然来讲述佛教的故事,唤起观者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思,不强迫不强势,这本身就是对佛教的一种参悟,一种重新的现代化解读。大概也只有一颗平和美丽心灵的人才能创作出这样安静的佛教画作,曾浩就是用这样的心态一直的画着,用他笔下的轻灵的画面提示与唤醒我们关于美好的重新的向往和期待。                   
        大爱无疆,站在曾浩的画前,拥抱的是世间的甜美与希望。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03(s)   2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