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字迎春——吴悦石书法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8-01-16 22:03:13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4)煮字迎春——吴悦石书法作品展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煮字迎春——吴悦石书法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01/28~2018/02/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5-3号-(北京杏坛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杏坛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吴悦石

        开幕时间:2018-01-28 15:00


        就吴先生的书法而言,我们很难像面对其他书家那样明了地状括出其风格的渊源与走向。这是因为对于书法而言,先生一直将其视为“余事”,是“练笔”而已。对于书法的思考,也仅限于论画时的涉及,这是先生的谦逊,但这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先生的书法搁置了一个小小的阻碍。更多的还要靠我们主观的感受和直觉的把握去了解先生书法的大体情形。

        就风格与传承来看,先生的书法似乎受黄山谷以及明人的影响较大,跌宕起伏的笔势、散淡飘洒的态度,这些具有时代精神意韵的气质与风范,奠定了先生书法的最初格局。

        就整体而言,吴先生书法以行草擅场。举凡题耑、信札、条幅、扇面等,行草书多见。这当然是与先生个人的性情攸关,也与其画擅大写意有些渊源!

        先生的书写也很难界定在一种风格范畴之中,更多的是“任笔为体”的随缘与自在。就其用笔而言,先生是行家里手,含蓄蕴致,收放自如。这可能与他在绘画中极重用笔不无关系。先生尝谓:“习中国画,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首重练笔。有笔则有气,有气则有势,所谓气贯神随,势从笔出,故练笔乃至关重要之法……笔道关乎作画之生命……”(《快意斋论画》)在书写中,先生也正如他自己所言,有笔有势,以势带笔,以笔就势。这是其书写格调高雅、不落俗套的重要特征。

        先生的书写,结体自然、生动,且常有意外之奇。这不是故意的设计和经营,而是心性放达不拘于物的客观映现。字的结体一如自然中的森罗万象,曲直方圆各得其所,它表达的正是大自然的规律,即所谓的“天性”。而人的书写,也正是在遵循人的“天性”的基础上“随行就势”、一任心手的。这里不见摆布与矫饰,只有水流云散般的自然与映带。观先生书法的字里行间,你就会有这样的感受。通篇之中,奇奇怪怪、率性挥洒、谨严拘束,巷陌寻常间的各种意象,在他的笔下都是那样的鲜活和饱满。总之,先生的书法正是其内心世界的客观再现。那些洁净的线条与自在的体式所反映的,其实是一颗洁净的、无染的心。

        先生题署多为大字。大字易造作,但观先生所题,从来都是任情恣性,笔画间的起承转合处莫不自如,腾挪雀跃间无不得心应手。在遵循笔性、随顺因缘的从容里,又常见天趣,这是先生作为大书家的重要标志。

        先生常以小羊毫书信笺,“有事可记”时的应用与自在的书写间,流落出一种温文尔雅的人生气度。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个长长的故事,冗长间总有起伏,平淡里时见惊艳。这体现了先生作为书家“随物化形”的智慧和心性的圆融。

        更值得一提的是,先生作为画家,他的题画书迹,更是饶有特色。或长题或穷款,皆是率性而为,但又是那样的浑然一体。“惜墨如金”、“不余不欠”,不仅是先生绘画用笔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先生题画的一贯原则。笔简意赅,不落言筌,充分体现了他驾驭笔墨中情与理的真本领。

        总而言之我们说,吴悦石先生虽不以书家自誉,这或许是因为他的谦逊,抑或是他内心真实的道白,但这都不能掩盖先生对于书道传统的深谙与体悟,从这方面说来,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家。

        明代的徐上瀛在他的《溪山琴况》中说:“大音希声,古调难复,不以性情中和相遇,而以为是技也,期愈久而愈失其传矣。”这是徐氏就古琴的一段精辟的表述。在此,我们也可以将其比况当下的书法,“若以为是技也,期愈久而愈失其传矣”。

        所幸的是,我们在吴悦石先生“清幽淡远”的书法风尚中,又看到了这种“久失其传”的“大音”与“古调”。

        ——《感荡心志 发泄幽情——浅析吴悦石先生的书法》节选 王登科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4(s)   2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