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1-15 10:25:4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砖刻版画
砖刻版画——版画的一种。我国古代传统的砖刻。如画像砖,原理和石刻版画近似。选用质地细洁坚实的砖块为材料,经磨光加工,在上面进行刻凿。一般通过拓印,即以湿纸覆在版面上,用墨打拓而呈现画面;也可以油印。由于使用材料和拓印方法不同,画面的艺术效果也各异其趣。
石版画
石版画——版画的一种,属于平版。指用各种硬蜡质的解墨条、解墨铅笔和能溶于水的解墨,在印刷用的石版或锌皮、铝皮上所作的版画。
其制作过程:在解墨画过的石版面上,涂一层含有稀硝酸溶液的阿拉伯树胶进行化学处理,再在版面上抹一层水,由于有解墨画过的部分接受油墨,而涂过硝酸树胶液的空白部分只吸收水分,利用油水对抗的物理原理构成平版印刷面。
表现技法多样:能在磨成不同粗细的毛面石版或光面石版上画出各种粗犷或细腻的调子,也能作出大面积明快的色块,还可用脱胶、喷雾、括白等多种技法混合使用。另有在一种专门的转写纸上作画,然后再翻转到石版上的转写技法。
石版画源于十七世纪末的德国,由石印术发展而成。1830年后在欧洲兴起。清光绪二年(1876),作为印刷术流入我国。当时以专印石印书刊画报的上海点石斋书局和它所创办的《点石斋画报》最为著名。艺术石版画则是建国后高等美术院校设版画系时开始形成。
石刻版画
石刻版画——版画的一种。
我国古代石刻都以其原物供人观赏,如山东济宁紫云山武梁祠的汉画像石刻等。画像石的拓片,可视为最古老的石刻版面。现代的石刻版面,其性质原理与木刻版画相同,即以石代木进行创作。石质一般以易于刻作、质地细腻者为佳,如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等。使用刀具宜用单刃刀,刻划、雕凿兼施。由于石质坚硬,经过刻凿之处,石面自然碎裂,因此线条往往有毛糙而浑厚之感,所谓金石味,是石刻版画独有的艺术效果。
独幅版画
独幅版画——版画的一种。指版画创作过程中作者自已绘稿、拓印而无须制版者。
创作过程是:用可供拓印用的颜料或油墨,在光滑的玻璃版或金属版上作画或刷色,而后进行拓印,或者边拓印、边调整画面,直到纸面上印出满意的成品。但由于省略制版的过程,不能重复拓印,故每幅版画原作都具有作者独有的轮廓形状和艺术特色。
麻胶板画
麻胶板画——版画的一种。指在粗麻布底子上,敷一层树脂干燥油和软木屑的混合物,经过机器压制而成为人造板料,然后作画刻制于上。麻胶板原是车辆船只铺作地面或壁面的一种材料,因板面没有纵横木纹,移用于制作版画,刻作省力方便,刀触圆润,拓印出的画面效果与木刻版画相仿。
纸版画
纸版画——版画的一种。
按其制作方法与版面构成,可分为:
一、剪贴纸版画。用稍厚的纸张剪或刻出形象的平面轮廓,贴于另一基纸,形成凸版,上墨或上色后即可拓印。凸出部分墨色深,可印出形象块面,轮廓边缘呈白色,基纸上着墨少,形成中间色。
二、刻纸凹印版画。用坚实的厚纸,刷一层薄的硬涂料,以刀、针刻画形象的线条,形成凹版,用棉花将油墨涂满凹线,擦去平面上不要的油墨,墨于铜版机压印,制作原理与铜版画相近。
三、刻纸凸印版画。即以较厚的纸版代替木版进行刻作,刻与印基本与木刻版画相似,只因在纸版上不能刻得太深,拓印出来的画面另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
木刻
木刻,亦称“木版画”或“木刻版画”,是版画的一种,属于凸版。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
创作木刻
创作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木刻创作中画、刻、印均由一人完成。作者借此可使自己的创作意欲和艺术特点,在自画、自刻、自印的木刻艺术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鲁迅提倡的新兴木刻,即是以刀代笔,放刀直干,不模仿,不复制,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创造性。
复制木刻
复制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由画家绘稿、技工刻印而成。木刻版画包括绘、刻、印三个基本制作过程;如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进行,其以木刻的工艺手段摹照他人画稿刻作,力求达到原来画稿效果的,称“复制木刻”。
木面木刻
木面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三角、方形、圆形的槽状刀刃,在纤维细密的纵剖面木材(如桌面或箱板)上刻作的版画。运用这种刻刀,在这种木面木板上可以挥凿自如,发挥刀法与木质的特性,虽不能刻得过细,却可创造粗犷或秀丽的艺术风格。在我国流行的木刻版画,大多属此类型。
套色木刻
套色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以几块木版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版画。我国明末刻印的《十竹斋书画谱》几《十竹斋笺谱》,皆属水印套色复制木刻。
创作木刻中的套色形式大致可分三种类型:
一、以深色主版为骨干,套以相应的色彩组成画面;
二、不用主版,而以各块套版互相配合、补充、衬托,构成形色具备的画面;
三、上述两种套色法混合运用组成画面。因制作工具、材料及印刷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印、油印、粉印等。
笔彩木刻
笔彩木刻,也称“上色木刻”,是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只刻一块控制全局、具备基本形象的深色版,拓印后按物象部位与画面需要,用笔敷上各种色彩。刀刻的版画仍是主要的,笔彩只作为辅助。复制木刻与创作木刻都有采用这一方式的。
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也称“单色木版画”、“木刻”,是木刻版画类型之一。指在一块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现主题,刻画形象,并用黑墨(或单一色墨)在白纸(或色纸)上拓印。
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木刻版画类型之一。
有两种:
一、我国传统的水印复制木刻。由技工刻印画家的画稿而成。从唐代起就很发达,至明万历、天启天间,技术更为精美,鲁迅曾评为“或拙如画沙,或细如擘发”。当时《十竹斋书画谱》发扬水印的彩晕墨化的特点,成就尤为显著。
二、水印创作木刻。吸取传统技法,由画家自己完成绘稿、刻作与拓印,浓淡渲染,渗化融合,结合创造性的刀法,产生豪放有力或秀丽柔美的线条,别具独特的艺术效果。采用水彩、水粉或中国画颜料刷于版画,再以经过喷潮的宣纸或过滤纸印作品。
殿版画
殿版画——指清代宫廷版画。由宫廷画家绘图,刻印名手制版印刷,以广流传。如《万寿盛典图》、《八旬万寿盛典图》及《皇清职贡图》等。此类题材的版画,称“殿版画”。
绣像
绣像——又称“绣梓”、“出相”。原指绣成的佛像或人像。明中叶以来,坊间所出戏曲、小说、书首附有单独人物介绍的图像,因用线条钩勒,描写精细,也称“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等。另有根据戏曲小说的故事内容绘刻成画幅的,则称“全图”。大多用单线阳刻木版水印,以显示人物的外貌与神态及故事情节。绣像、绣梓、出相及全图,现统称为“插图”。
月光型
月光型——木版画插图的一种形式。画面为圆形,故名。始见于明崇祯间刻本《芙蓉影》、《占花魁》等插图。
|
-
-
-
|